寶應只是縣級市,隸屬于揚州,在整個江蘇揚州也只能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寶應在整個江蘇的排名應該是中等偏下的,下面是一些詳細信息:
寶應
寶應始建于秦,古稱安宜,隸屬名揚海內外的揚州市,與**故鄉淮安毗鄰,京杭運河穿邑而過,風光宜人,設施配套,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寶應土地肥沃,湖蕩密布,農業資源豐富,是國家首批生態示范縣、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平原綠化先進縣,特別是荷藕種植面積、產量、品質、出口量均為全國之冠,被國家授予“中國荷藕之鄉”稱號。
中文名稱:寶應
別名:安宜
行*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安宜鎮等14個鄉鎮
*府駐地: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葉挺路73號
電話區號:0514
郵*區碼:225800
地理位置:江蘇省中部
面積:1486.23平方公里
人口:91.86萬人(2007年)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揚州小片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八寶亭縱棹園荷園等
車牌代碼:蘇K
綜合實力
寶應正加快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轉變,特別是近幾年,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培育發展了一批優勢行業、規模企業和形象產品,形成了“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主導產業和玻璃工藝、石化管件、壓力容器、紡織服裝、電子陶瓷、車輛配件等六個特色行業。
全縣擁有省級企業集團14家。
寶勝集團是中國制造業500強、江蘇省16個重點企業集團之一,躋身于國家大型企業行列。
電工電器行業以寶勝集團公司為龍頭,以菲達寶開集團、科龍直流電機公司、仁恒實業公司、電器廠、亞寶絕緣公司等骨干企業為主體,產品質量、銷售在全國同行業中均有較高的知名度。
燃氣具行業以鋼瓶為主體,廚具等產品與之配套,全行業年產鋼瓶能力達500萬只,成為全國最大的鋼瓶生產基地。
食品行業以五瓊漿系列白酒、荷藕制品、麥芽為主體。
永順泰麥芽年產銷4.5萬噸,企業綜合效益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紡織行業以江蘇銀寶集團、金夏集團等重點企業為主體,逐步形成了花、紗、布一條龍生產。
玻璃及工藝品行業是寶應工業經濟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銷以年40%以上的速度遞增。
寶應把外向型經濟作為工業發展的助推器,目前全縣有外商投資企業56家,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美國德州儀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業已落戶寶應,并取得了驕人的經營業績。
此外,揚州美瑞華公司、藍寶石公司等一批獨資合資企業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寶應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猛。
全縣常年有2.5萬人的建筑隊伍征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層建筑,先后獲得了魯班獎、白玉蘭獎,成為寶應建筑業的形象工程。
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影響力也大大增強。
寶應文化積淀深厚,人文氛圍濃郁。
在誕生"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明代大畫家陶成、經學大師劉寶楠、京劇鼻祖高朗亭的寶應大地上,古代文化的遺存和現代文明的風采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京滬高速公路的開通,縮短了寶應與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時空距離。
寶應是個好地方,寶應更是一塊理想的投資熱土。
今年寶應在稅收、土地使用、水電等方面進一步降低門檻,制定了諸多優惠*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熱情好客的寶應人將進一步凸顯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生態優勢、產業特色優勢,迎來更多的海內外賓朋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工業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寶應工業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形成了“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兩大主導產業和玻璃工藝、石化管件、壓力容器、紡織服裝、電子陶瓷、車輛配件等六個特色行業,現有工業企業一千多家。
寶應“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兩大主導產業產銷規模已經占據全縣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在全國和全省有一定規模和影響。
一批具有先進生產技術和相當實力的重點骨干企業在競爭中迅速崛起。
江蘇寶勝集團跨入全國制造業500強和省十大重點企業集團行列,成為全國電纜行業的“排頭兵”。
2006年,全縣緊緊圍繞“工業經濟突破年”,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通過項目拉動、重點企業帶動,加快工業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全縣全部工業產值突破253億元,開票銷售140億元,招商引資4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4200萬美元,目前在建千萬元以上項目16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
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產品22個,省、市名牌產品18個,著名、知名商標12個。
寶勝集團先后獲得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寶勝科創公司順利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寶勝電氣加快上市步伐。
德儀公司利稅額在全市外資企業中名列前茅。
農業經濟
寶應“金湖銀蕩”得天獨厚,特色農業享有盛名。
境內擁有耕地90萬畝,湖蕩水面70多萬畝,既是全國優質糧棉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和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又是省內乃至全國頗負盛名的“荷藕之鄉”、“水產之鄉”。
全縣常年種植荷藕12萬畝以上,年產量10多萬噸,有加工出口企業17家,荷藕的產量、品質、出口量均居全國之冠,經中央*策研究室、**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林業部等部門聯合評定,該縣被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荷藕之鄉”。
全縣三禽(雞、鴨、鵝)飼養量2500萬只,生豬出欄25萬頭,山羊飼養量20萬只。
特別是水產養殖業初具規模,已形成池塘養殖、網箱養殖、稻田養殖、溫室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年水產總量9.1萬噸,其中龜、鱉、蟹等特種水產品年產2.5萬噸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全縣林業面積21萬畝,林木蓄積量70萬立方米,蠶繭產量2500噸。
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為進一步加工增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產、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產業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其中1家企業列入省100強,15家列入市60強,產業化工程年產值達30億元,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2006年,圍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有機、高效農業,種植業良種覆蓋率95%,水產混套養殖比例90%,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達81%。
優質水稻、水產、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產業特色更加顯現,高效農業發展到20萬畝,寶應湖有機農業開發區成為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核心區。
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新增3萬人。
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第三產業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增長16.8%。
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貿網點,縱棹園、亞細亞廣場及其周邊區域現代商業圈初具規模,白田路商圈加快建設,人居、文化、購物環境得到提升,現代專業市場、電子信息、社會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荷園、地熱開發、正潤生態園、萬畝森林公園建設加快推進。
民營經濟
寶應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擺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縣委、縣*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各個服務部門也相應制訂了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細則,進一步降低門檻,放寬*策,激勵創業者,發展有產者,促進了民營經濟總量、質態的同步提高。
2006年,全縣新增私營企業1200多家、個體工商戶4850戶,新增民營投入72億元。
玻璃工藝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營特色行業進一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