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不斷提高居民收入,說未來五年要讓民眾收入每年增加百分之15(如無記錯),今年兩會ZF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
房價與居民購買力成正比,當居民收入不斷上漲,房價水漲船高就成為必然。ZF目前的調控,無非就是集中在一二線幾十個城市,其他普遍3千到5千,甚至6、7千一平米的地方,其實真不能算高。以全國農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務業工作辦公室主任會議(見2012年02月29日四川新聞網)透露出的信息,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數25278萬人,農民工月均收入突破兩千元大關,達到2049元。按此計算,一對農民工夫妻年收入49176元,再按國際通行以及最近網民熱炒的“總理房價”的計算方法衡量,房價收入比6倍之內為合理,則一對農民工夫妻年6年總收入295056元,足可買一套單價4000元以內的兩房75平米的小戶型,這在全國絕大部分地方都能買到。
從經濟學和經濟規律來看,樓市未來走向肯定與購買力相關。目前樓價雖然好像與購買力脫節,但經濟規律又有一樣,就是投資是要看前景,如果預期未來購買力會較快速增長,可能不需兩三年,購買力就會追上樓價,與樓價相適應。就好比股市中,高增長的公司就值得擁有高市盈率,股價也高。回到你的問題,就要看你相不相信未來購買力(居民收入)會較快速增長,如果你認為未來居民收入會較快速增長的話,再如果大部分人也持這種看法的話,那麼樓價會怎麼樣不是很清楚嗎?
當未來五年民眾收入翻番,那時候,房價肯定會比現在的價位高。
以前房價低為什么沒人買 現在房價高為什么有人搶著買
中國人的盲目性
中國的房價上漲了三十多年,為什么始終不敢讓它崩盤
中國房價不是敢(崩 盤)的問題,而是無法(崩)。
我們所謂的房價高,其實就是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例如南京重慶)房價高。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全國一共能有多少個,全國不超過20個,而中國富人有多少,大學畢業生有多少,世界五百強有多少,都落戶那些大城市,員工都去那里買房子,自然把房價推高了。
幾個例子,上海房價,2015年均價5萬,2016年均價6萬,2017年均價7萬......如果跌到1萬(而且放開限制,也就是所謂的崩),有多少人會去買房,有沒有幾百萬或者幾千萬想去上海買房。
房價怎么可能跌呢???
梁蓓是誰?怎么那么多人罵?
她認為80后的人(主要指男孩)買不起房子,這樣結婚就很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此213提出隔代結婚理論,就是20歲的年輕女孩嫁給40歲的有房子的比較成功的男人,20歲的男孩暫時買不起房子不結婚,等到40歲的時候娶20歲的女孩。
說實話,這么多年來,她是我見過的排名第一的S13了,真的
八零后為何這么苦逼?
其實我原來也會這樣想。但是后來聽說了父輩以及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故事后,每一代都有他不容易的一面。生活不是幾句感慨,憤怒,咒罵就可以繼續的。
想想爺爺奶奶那一輩 是真正的戰亂、饑餓,隨時受到戰亂威脅到生命。而父輩大多數也是從建國的勝利、人民公社**、**中走過來,學校停課,工廠罷工、社會停滯不前,然后有的要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下地干活。其實我現在在想,我們八零后一族有幾個可以真正的下地干活,你能認識出幾種地里面的莊稼? 八零后的生活我在此就不想再說了。有太多人很早就抱怨,大家也知道的,現在大多數八零后開始初為人父母,面對高房價、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口袋中那幾張羞澀的鈔票也許會有很多抱怨、無奈。
最后我只想說,其實沒有哪一代是容易的,當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不容易而忽視其他的時候,這個時候消極的一面會讓我們瞬間崩塌,何不往好的一面看看呢?也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大師的口中但是我非常贊同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光鮮亮麗的背后總有艱辛和不容易”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中國的房價為何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