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人均消費
舊房---約20000元一平方米 新房---普通的約40000元一平方米 高檔一些就要伍萬元以上至二十多萬, 想用來做比較 提問者: tyrant_gan - 魔法學徒 一級 最佳答案 香港房價多少? 一般家庭 住 50 – 80 平方米. 價格在 150 – 350 萬港元. 基本上都在銀行借款, 分 10 – 25 年還. 10 平方尺 = 1平方米 香港有些山頭上有些別墅,是豪宅幺? 是太平山. 港島北角半山及沙田九肚山 也算. 有錢人一般住哪? 大有錢人住 太平山半山 及 淺水灣 一般大學畢業生工資水平如何? 每月HK$ 9000 – 12000, 沒有什么津貼了, 跟內地不同. 買一套房子需要工作多少年? 首期付款 10 – 30%, 看你家人可協助多少錢. 很多年輕 家庭要 3 – 5 才儲蓄到 首期. 另要 15 – 25 年才供完樓. *府怎幺解決一些低收入人的住房問題? 公屋 – 廉價出租 居者有其屋 – 低價出售, 但將來轉賣有限制。
2.香港房價1997年為什么暴跌
2010年開始了一場全民大猜謎,很多開發商、專家學者、購房者都參與進來了,估計大家都知道猜的到底是什么了吧,對,就是2011年的房價走勢。
引爆這場大猜謎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個報告,報告的主要觀點是說2011年上半年房價將下跌兩成。給出的理由是當時的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地產調控非常嚴格,開發商的錢開始收緊了。
到現在,2011年已經過去一大半了,謎底其實還沒有揭曉,但我今天不想去探究到底誰猜對了,或者誰猜錯了,我想探究的是開發商的信貸是不是真的收緊了?我在《我們的生活為什么這么無奈》這本書中,特意查了一下當時的真實數據,太可怕了。因為僅僅是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開發商的貸款竟然就有6000億。
各位曉得2009年一整年銀行放出的貸款是多少嗎?告訴你,是5980個億,而且很多專家都說2009年中國銀行業的特征已經是天量信貸了。可是,現在的狀況是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發放的貸款竟然比2009年一整年還多,同時還超過了2007年與2008年的總和,這難道不可怕嗎?透過這組數字,我想告訴你的是,開發商現在根本就不差錢!也就是說,我們將會繼續看到開發商囤地、捂盤惜售。
所以說,我們現在所說的房價應該下跌或即將下跌,可能更多的是從道義上來講的,是一種道德感。但是,正是這種道義上的評判,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老百姓更大的痛苦。
我為什么這么說?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一些所謂的專家到處說這個房價會下跌,老百姓才會抱有希望。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房價是一漲再漲。
這對老百姓來說,其實已經變成了一種折磨,就像是用鈍刀子割肉,一點點讓你死掉,這還不如干脆點,讓大家死個痛快。 更有意思的是,現在這個房價是漲是跌,已經構成了一個新的分水嶺。
它把持不同意見的知識分子分成了“唱漲派”和“唱跌派”。其實我覺得這兩撥人都有點奇怪,如果說是為了打壓房價,那我們*府出臺的*策,包括之前推出的新“國五條”、“國十條”,都不會成功的。
為什么?因為這都是表面現象。猜房價,更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明明都是瞎猜的,給出的理由根本經不起推敲的。
當然,不管這些專家學者吵的多熱鬧,我得先做個表態,很多人在網絡上留言說,郎教授說了什么什么樣的觀點。我在這里要清楚地告訴各位,我不是股評家,也不是理財專家,我從來不會去預測股市、樓市會怎么樣,這方面的話題,我是從來不談的。
為什么?因為我水平不夠,而且這也不是我的風格。我只想談談,目前這種狀況,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這種“北京式”的下跌其實是屬于心理按摩,只是暫時緩解一下大家的情緒,根本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各位想一想,為什么市區中心的房價都這么高了,還是一個勁地往上漲?而且,即使它一個勁地瘋漲,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要買市區中心的房子?你是不是覺得奇怪?其實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所有好的資源都集中到市中心了,比如說學校,醫院。而我們老百姓,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讓家人生病時能接受更好的治療,就只能想盡辦法住得離市中心近點,更近點,所以才會出現市中心房價都這么高了,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況。
想想看,如果把好的資源遷到河北的涿州去,或者遷到燕郊去,那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還會這么堵車嗎?房價還會這樣嗎?所以說,現在問題的本質是資源分配制度的問題,如果說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分配制度,而只是想透過某種手段抑制這種強烈剛需的話,中心城市的房價根本就降不下來。 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就是房價究竟是高是低,我們應該用一個什么樣的指標來衡量?還以北京為例吧,如果說3萬塊錢算高,2萬塊錢算高,那1.9萬塊錢是不是就不算高了?所以說,其實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誤區,我們把房價的漲和跌,當作判斷房地產是否陷入危機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了。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不是說房價漲了,它就一定有危機,房價跌了,就沒有危機,問題不是這么簡單的。最可靠的指標是什么?是老百姓的負擔能力。
我舉個例子,各位曉得香港的房地產為什么會在1997年崩盤嗎?如果你跟媒體一樣,說是因為索羅斯狙擊香港,那我告訴你,你完全搞錯了,因為那只是表面現象。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香港的供樓負擔水平在1997年金融海嘯之前已經很高了,在1994年、1995年的時候是90%,1995年跌到70%,然后1996年又上來了,在金融海嘯之前最高達到110%,都成了負資產了,這太可怕了,因為這是崩盤的前兆。
想想看,香港的老百姓把收入的90%、70%、110%,都拿去還房貸了,甚至都透支了,還怎么消費?老百姓沒有錢消費的結果,就是香港經濟的猛然下滑,這種狀況持續下來,香港樓市怎么可能不崩盤?索羅斯的狙擊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且,透過中國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可以看出來,199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并不是最差的,之后香港經濟還經歷了兩次衰退,等到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候,香港的旅游業和酒店業幾乎停業。
這整個過程中,樓價一直下跌,經濟萎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月供。
3.香港樓市會跌到什么水平
幾乎沒有哪個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程度可以超過香港。
投資者可以從中大舉獲利,但難的 是如何把握時機。在1997年末至2003年中的這段時間里,香港房價下跌了76%。
此后至 今年早些時候,香港房價又上漲了四倍。近幾周來,香港房價再次開始下跌,分析師認 為房價還有廣闊的下跌空間。
但投資者則不應簡單選擇離場,因為不久后房地產類股可 能出現投資機會。 巴克萊(Barclays)駐香港的房地產分析師路易(Paul Louie)說,香港房價未來兩年可能 從當前大約60萬美元中值的基礎上至少下跌30%。
他預計房地產各領域將同步下跌,辦 公地產至少下跌20%,而零售及百貨類地產至多也只能持平。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Raymond Ngai說,香港房價下跌主要應 歸咎于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這是因為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度,港元匯率與美元掛 鉤。
他說,香港的住房收益率(房產年收入或租金除以購買價)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 率緊密相關。目前二者均為2.8%。
美銀美林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明年將升至 4%。Ngai說,假設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至4%且香港住房收益率也緊隨美國國債收益 率變化,同時租金保持不變,那么房價需要至少下跌24%才能讓住房收益率從當前的 2.8%上升至4%。
盡管香港利率水平下降抑制了抵押貸款還款額,但香港房價還是讓許多市民難以負擔。 香港住房的價格收入比已經大幅上升。
1997年房價達到峰值時,價格收入比大約為13.2 倍,隨后在2003年跌至5.5倍。目前價格收入比已經升至13.3倍。
Ngai說,在1997年, 香港房屋所有人需要支付近10%的抵押貸款利率;而現在抵押貸款利率僅略高于2.2%。 因此,利率上升確實將會沖擊房屋所有人。
他說,如果從還清抵押貸款需要一個家庭多 少年的收入來看,現在又需要17年的收入,與最近一次周期峰值1997年相當。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只有價格下跌才能彌補利率的上升。
雖然對投資者而言這一切聽起來讓人感覺悲觀,但對一些股票而言可能卻是好事。房地 產類股數年前就開始消化房價的下跌。
受全球流動性大舉進入香港的影響,香港房價自 2009年末以來已經上漲111%,但新鴻基地產(Sun Hung Kai Properties)和新世界發展 (New World Holdings)等地產股的股價五年來卻幾乎保持不變。巴克萊的路易說,他認 為這個差異將緩慢消失。
杰富瑞投資銀行(Jefferies & Co.)駐香港的分析師Venant Chiang說,房價下跌可以為 地產類股投資者創造大量價值。在一些情況下,地產類股市盈率已經為四至七倍。
只要 房價不崩盤,地產類股承受的壓力將會減輕。 Chiang認為,目前可以買進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和新世界發展等股票。
這 些股票已經消化了所有可能出現的壞消息。長江實業旗下上市子公司和記黃埔 (Hutchison Whampoa)占長江實業資產的52%,該子公司業務涉及港口、電信和零售。
Chiang把長江實業的目標價定為136港元,較該股目前的價格高12%。長江實業股息收益 率為2.8%,該公司不到30%的凈資產價值與香港房地產市場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