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房價不跌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房屋價格是不會下跌的。
特別是中小城市,更不會出現房屋下跌的現象,我們不能被眼前一些大城市部分位置差的房屋降價所迷惑。房價不會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GDP的不斷增長也就以為著固定資產的不斷增長,而固定資產主要體現的就是房地產這一塊. 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涌入,購買力就不言而喻了. 三,房屋的成本.這包括房屋自身的成本即建筑成本(原材料)和土地成本,還包括一些附注的成本即人力.(以前的技 術人員一天才80,現在小工一天工資都高大70元) 四,人民幣增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五,土地周遍的配套費.北京好地段的配套費已經高達2000多元一平米. 六,金融市場.每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資金多達6000多億,主要投資在國內的房地產,基金,證券,股票等行業.而這些行業中相對來說在國內比較成熟的也就是房地產,所以這6000多億一大半都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蒸發"了.可見*府對房地產的重視. 從一上六點來看,房屋價格暫時是不會下跌的.。
2.房價為什么不能降
你好,幕后當權者的利益肯定不是房價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目前,貸款購房的年輕人已經漸漸的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如果現在房價大跌影響了經濟平衡,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失業,還會失去承擔自己的房子的銀行貸款還款的能力。銀行不僅會收回房產,還由于這希爾未還清貸款而成為資產負債人。這個情況就不再僅僅是通貨膨脹了。目前的房價問題,從市場角度來分析的話,房價問題無非就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如果房屋的供給量增加,也就是*府可以鼓勵開放商加大對廉租房的投資和建設,那么房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供過于求是房屋價格肯定會相應的降低下來。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消費者對房屋的需求,例如增加房屋首付的額度,提高房屋的購房門檻,加大對購房者自身的條件要求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價過高帶來的恐慌。地價納入稅收要求,言下之意也就是說,開發商要開發這片土地,所支付的費用會更高,但是根據市場規律又來說的話,開發商肯定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他會按照開發費用的一定比例把成本轉嫁給業主,也就是說,對土地進行征稅不僅不會阻擋開發商的積極性,反而會進一步抬高業主購房所支付的費用。所以在此基礎上,房價肯定不會下降。另外,現在國家整體調控的是房價的增長速度,只是限制房價增長速度過快,不會對房價下跌有任何影響的。
所以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做到理性購房,不會盲目的搶房而變相哄抬了物價。望采納,謝謝。
3.房價為什么降不下來呢
真正把房屋抬高的是房屋中介。
他們先用銀行的資金套去了北京大部分的二手房和準新房。他們怎么套房的呢?花錢找人背房。
所謂的背房就是找一些能從銀行貸款的人來買房。背房人只要提供身份證和單位出的收入證明后。
背房人就能拿到2到5萬元的傭金。余下的事有房屋中介來處理了。
中介套到房屋后達到他們預期的價值后再出售。現在你們要問?如果房屋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價值。
他們怎么辦呢?他們會等。因為在他們的自編自演下房屋只會所謂的升值。
1到2年后他們把背房人甲登記下的房產過戶到背房人乙的登記下。也就是二年前用貸款40萬叫背房人甲背了一套房。
二年后的今天叫背房人乙用貸款70萬背了甲的那套房。去掉背房人的傭金。
和向國家交的房屋差價的個稅后及各種稅款后。他們直接從銀行騙出的純收入不會底于16萬每套房屋。
當然背房人甲把房屋出讓后還可以再背、再拿傭金。依次乙背甲、丙背乙、丙背N的方法。
(中介花錢雇人從銀行貸款買房,然后高價賣。你不買沒事,中介再雇別人用銀行貸款把前一套房高價買下。
反正是銀行貸款。每買賣一次就能套騙銀行一回資金。
碰到真正買房人時,中介就高價賣掉。如此反復。)
在所謂的房屋價值于供求關系來衡量市場價值。就是人為的操控價值。
而現在北京*府所推出的限價房只是一相情愿的力挺房價不跌。因為毛坯房的本身造價才1000元左右。
而現在*府即越是調控房地產開發總量增長速度越快,銀行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越來越多,而房價的增長幅度也越來越快。這些都是人為的操控的結果。
而現在又多了開發商把開發的商品房直接就變成了二手房。和房屋中介共同來套去銀行的貸款。
用背房的方法來促進目前的所謂樓市繁榮。最后把所有的風險全推給銀行。
現在*府想房地產軟著落。也只有最后力挺現有的房價基礎上,對用銀行貸款購房的人。
規定貸款人還款時間20年或30年就兩種時間,中間不讓提前還貸,銀行利息應該固定,所屬貸款房屋在還貸時間內不得買賣。只樣才能反映出貸款買房為自住而用。
反之那個房貸的黑洞會越來越大。如果房屋一天下跌一半。
真正買房的人他們用銀行貸款20%首付的人。在還款才不到7年的買房人將不會向銀行還款。
國家金融將會怎樣。*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還有中介收取中介費是按房屋總價值的比例來收取的。那么這些為中介服務的房屋評估師只會把房屋高估的。
這些中介欺騙的倫理和開發商的高漲倫、*府的力挺倫。也成就了今天畸形的房地產。
最后希望有網友將我的這個帖子廣為傳播。希望跟進載發。
一起來揭露那些的強盜行徑!炒家去年購一處100平米的商品房,開盤價5000元/平米,房屋總價50萬元。貸款8成,首付10萬。
幾個月后,他們將房價炒到了8000元/平米。擔心沒人買嗎?他們根本沒打算賣!——他們將房子賣給自己!(當然是以另一個人的名義)。
這時房子總價是80萬,貸款8成(64萬),首付16萬,通過轉按揭(或提前還貸方式),他將房子賣給了自己,并繳納差價的所得稅。這時侯,讓我們來看一下是什么結果:這個人賺得房屋差價30萬(因為是用銀行的錢還銀行的錢嘛),減去第二次的首付16萬和一點點所得稅,它已經干拿了14萬。
而這時候房子還在它名下!它現在唯一的負擔是要還64萬的貸款,加上利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這有什么關系,大不了還不起貸款,銀行把房子收回去唄?!它還是干賺14萬啊。
如果它還能找到買主,即使以第二次的成交價賣(通常還會高,它會給你看購房合同上的買入價),那它至少又拿回了第二次的首付16萬。那么這一輪下來它就凈賺超過30萬。
當然,這中間會發生一些交易費用,但比起房價是微不足道的。問題就來了:一、它們能把房價炒到那么高嗎?答案:能。
根本原因在于,開發商自己主力參與這項勾當。一般而言,開發商在正式開盤之前會有一個內部認購,通過這個內部認購,開發商了解大致有多少真正的購房者。
根據一個并不復雜的算法,它們知道房價炒到多少還有真正的買主,它們以此決定可以留下下多少套房子來進行安全炒作。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至少可以賺到到賣給自己的那一輪炒作的金額(對應上面的14萬)而不漏出馬腳,這是因為有真實的交易將這種假交易掩蓋掉了。
在這一輪中,直接的受害者有兩個,一是后續購房者,一是貸款銀行;前者要以比先期認購者高得多的價格來獲得一個棲生之地(其實到現在,先期認購價也已經炒上去了)他們從購房之時起的大半生里被開發商及炒家帶上了一付沉重的鎖鏈,步履蹣跚地走在人生路上,他們這一生都被奴-役著;而后者(銀行)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炒房者沒有能力再次將房子轉手到真實購房者,那么這就造成了一筆爛帳——炒家(開發商)已經從銀行拿走了大筆現金,留下無法轉手的房子,更為重要的是你沒有任何辦法去追回這筆現金,因為這個過程是看起來合法的。森豪公寓虛假按揭金額6億多元被揭發,不是因為炒作太狠,資金量太大,而是他們將炒出來的資金移作它用導致爛尾,如果他們將巨額騙貸款資金的一部分用于這個樓盤完工,這場炒作就會安全地被屏蔽,成為房價攀升的又一。
4.為什么房價跌不下來
行*單位帶頭做生意,房子雜回掉價嗎! 看看成都房價高過廣州,憑什么?排號費變誠意金,誆的就是跟風的,越炒泡抹越深。
不曉得的還都蒙在鼓里,以為是房源緊張,看看每個小區的夜晚亮燈數吧! 中央不是說建和諧社會,要降低房價么?今年更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對房地產鏈條上的有關*策都做了一個綜合的調整,出臺了諸如"國六條"、抬高首付款比例、限戶型、限房價、加大土地審批與房產監管等一系列*策,從金融、土地、稅收、監督等方面運用多種手段對房地產業進行引導。同時,要求各地*府重點發展普通商品住房,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力度,著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來降低房價。
為什么房價只漲不降?我們來看看一座房子要蓋出來究竟會經歷些什么吧。 房地產公司要蓋樓,首先就要從*府手中標得地皮。
盡管得到這些地皮*府基本上只花很少的錢,你看看那些拆遷戶,那些失地的農民只得到少得可憐的補償,整個算起來大概只相當于土地出讓金的一個零頭,地方*府基本是在做無本生意。市場經濟嘛,誰不希望多得點錢?就算是無本生意,也希望得利越多越好。
2005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5500億元,這筆錢均為地方*府收到荷包里,你說地方*府愿意降價么?何況房地產可以收多少稅啊,這GDP一上漲,這是多么閃亮的一項*績啊,難怪有北京某官員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敢于拉于房價是負責任的一種做法。” 房地產公司得了地皮,那么就要馬上蓋嗎?NO,不要小看了人家的賺錢眼光。
有實力的地產公司,比如上海湯臣集團的湯臣一品,現在以每平方米11萬元的價格創出中國樓市第一高價,其土地早在10年前購入,但卻一直囤積居奇,遲至今年才正式對外出售房產。您說這不是有眼光,早知房地產要漲,攢了這么多年才出手,賺得盆滿缽滿。
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就有閑置土地8000萬平方米的土地掌握在開發商手中沒有實施建設,這要是都蓋上房子,可以讓多少人住啊。這些土地盡管閑著,每年的各種費用可不能少交,要不是高房價,這些房地產商每年投在這些土地上的各種費用到哪兒賺回來? 那房子蓋好了,該論到我們消費者了吧?不,您別忘了還有炒房的呢,各種財團,房地產代理公司,中介,私人投資者全都等著呢,人家財大氣粗,別墅都是十套二十套的買,就連銀行也歡迎這種團購貸款,大客戶啊,光手續費都賺翻了,現在走哪兒不是有錢的吃香? 你看看,地方*府,房地產公司,炒房的,這幾手一齊下,想房子降價,想買經濟適用房?不如琢磨怎么讓太陽從西邊出來更實際些。
那我們該怎么辦?不買房?那上哪兒去住? 我倒要問一句,為什么一定要買房? 據統計,我國現在城市住房產權自有率是82%左右,相比之下,美國城市住房產權自有率是68%,英國是56%,歐洲其他國家是30%到50%之間不等。 這當然跟我們老百姓的觀念有關,中國人一生的愿望,無非也就是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到城市,就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可是現在這種美好愿望是難以實現了,除非中央拿出絕招,徹底改變土地出讓制度,打擊房地產商屯積居奇的行為,打擊炒房者,不然作為弱勢群體,你自助共同建房也好,一起團購房也好,都不可能斗得過那些財大氣粗的壟斷團體的。 那就只有一條路,租房。
當然你說你要回家去種一畝三分地,住你們家那套老房子,下面就不用看了,祝你愉快…… 租房貌似也有很多困難,有“財務專家”“細心”算過帳,結論是,租房在財務上不如買房合算。 嗯我們不是財務專家,只憑直覺和經驗。
假設我在廣州租房,市中心華僑新村一套七十平米的房子,家俱齊,一般每月租金在2000到2500元左右。水電費物管費什么加起來大概200元。
運氣好的話,還可找到更低的。想想你要是供房,每月能只付兩千多塊就能住到市中心的房子么?更別提那個動不動上十萬首付了。
有人說了,你說得太便宜,還有中介費呢,再說合適的房子哪有那么好找的? 別忘了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網上找房子不用中介費的(至少廣州是這樣)。據我的經驗,網上的房源也挺多,還經常能碰到價格很低的,因為大部分是私人提供房子,不通過中介。
據我所知,有很多有錢人有車但不買房,有了孩子也不買。孩子上學就送回老家,大城市基礎教育不見得比某些中小城市好。
如果你要買房,上網也是不錯的選擇,了解下行情總比被人牽著鼻子走要好。 羅嗦了這么多,到底想說啥?嗯,我想做為弱勢群體,掌握信息越多越有力量。
本人這篇小文,也只當做是個參考,給你提供點信息。 畢竟,不管有沒房子,人總是要活下去的,不是么?希望能給你點力量。
5.房價只升不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剛需,也夾雜有一部分炒房因素
中國城市化才起步不久,那么多人都想在城市買房,怎么可能降?而且居民收入一直在提高,所有的物價都在漲,這種背景下房價不可能跌
如果上面的正面道理你不認同,那么我們來看看逆向的推理。
假設房價跌了,也就說明房地產利潤下降,那么會有開發商撤出地產,不蓋房子了,而且價格跌的越多,撤出的越多,這樣下去,即使房價跌的很低,那時候房子的供應量也相應大幅減少,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面,然后又因為房子變得稀缺價格又會漲上來
除了這個規律外,還有很多別的因素,比如大量已經貸款買了房的人,房價大跌他們會愿意么?他們也是公民,也是老百姓,*府不管他們的訴求? 就算不管了,最后造成斷供,銀行赤字,社會動蕩,最后受傷的還是普通百姓
房地產崩潰后,那時候大量相關行業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農民工也沒有了工作,等等
6.中國房價為什么降不下來
這不是說誰不想降,是社會現狀的一個側面體現,有句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想往上爬,只是說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罷了!為什么中國的房價居高不下,確切的說是中國的*府官員給炒的,因為*府官員想升官,他就要創造自己的業績,業績從什么地方體現出來呢,“稅收”,稅收的越多說明你的業績越好,提升的空間就越大,創造稅收最快的途徑是什么呢?我想廣大的網友不用再問了,在說白一點,就好比房地產是一塊肉,*府機關首先要分去一半,其次就是開發商的百分之四十,最后才是我們被拆遷的來百姓的那一點點百分之十,所以說抬高房價就等于變相的抬高了某某高官的收入,那么為什么要限制!近幾年廣大的人民群眾反映說房價高,要求國家出臺*策,為我們老百姓謀福利,*策是有了,但真正意義上——老百姓得到好處了嗎?都是一些雷聲大雨點小的伎倆,房子該炒還能炒,房價該漲還是漲,到最后還是軋壓到我們老百姓身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