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價與房價
海霖認同樓主的觀點! 目前大城市房價上漲幅度已超出合理限度,*府已有理由采取調控措施。
世界上沒有永遠漲的市場,事實上,房價崩潰的殷鑒不遠:日本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房地產繁榮后,1991年市場崩潰,拖累日本經濟進入蕭條;房地產長期非理性繁榮后的香港市場,也曾兩度崩潰;不要以為國內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就輕易相信今后幾年房價總體仍呈上升走勢的預言。 作出這種預言的人錯誤地將潛在需求當成了有效需求,而沒有認真研究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的制度與經濟條件。
因此,抱有住房夢的人面對繁榮的市場、面對那些為非理性繁榮火上澆油者,應有自己清醒的判斷。沒必要高價時入市,房地產市場每一次崩潰,受損害最大的都是普通購房者。
以香港為例: 許多人都認為“香港是全世界的東方明珠,因此房價上漲具有無限潛力。”但,我還記得有位大學老師在四年前以千萬港幣買了半山一所千尺(折合100多平米)豪宅,房價卻在一年內蒸發了一半,她的眼淚浸透了豪宅每一塊木地板。
所以即使是“東方之珠”的香港,房價也不會只漲不落的! 上月到香港,一出中環機場快線就看見大屏幕上恒指已超16000了,證券行人頭涌涌,在茶餐廳喝杯奶茶也聽見旁邊師奶在傾股經,建行,中國人壽如何……港股現在能源,地產、銀行股各領風騷,股民賺得盆滿缽滿。 海霖想,酒樓的魚翅撈飯大概又有很多人捧場了吧? 這兩天和朋友吃飯,一位熱衷于投資港股的朋友意氣風發。
他從去年就一直推薦交行,中國人壽和建行的IPO,果然是金手指啊,建行上市后,香港股民的熱情高漲得連理由都懶得找了,齊心將股價炒上去,股價在IPO四個月后漲了80%! 想想看,中國股市和樓市的此消彼長,什么時候能真正來臨呢?。
2.萬能的雪球啊,現在是賣房的好時候嗎
現在的樓市不是很好,只有低于市場價才能成交,除非有人就是看好你的房子了,年后市場不一定會好,能賣就賣吧,反正現在都便宜了。
賣房子要注意什么風險? 風險盡量少,一定是很多朋友絕對是首先考慮的:明確方式期限賣方大多數情況下會通過中介公司予以掛牌出售。賣方在掛牌時除明確掛牌價格外,還應明確委托方式和掛牌期限。
此外,有些中介公司往往自行或者讓自己的中介人員先付定金把房子定下來,但較后簽約的肯定是他人。所以,賣方不要輕易收取中介的定金。
謹慎收取定金二手房交易流程進行到議價過程的時候,中介公司找到客戶后會同賣方議價。如賣方接受購買條件,則從中介處簽收定金。
但很多中介公司會要求保管該定金,賣方對此要慎重。房子賣了,定金轉為傭金倒也算了,就怕買方毀約賣方可以沒收定金時,中介公司卻要求分賣方一杯羹。
簽約注意三點一是將房屋的物理狀況和權利狀況如實告知買方,較好在合同中寫下來;二是提供“三項證明”,即如有共有人須提供房屋共有人同意出售的證明,如有抵押,則提供已經書面通知房屋抵押權人的證明,如該房已經出租,則提供房屋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書面證明。三是交易流程必須與房款支付掛鉤,即確保在房屋過戶前后拿到房款。
取得放款承諾簽約時,買方通常只支付首期款,余款待過戶后由銀行支付。但銀行只根據買方指示付款,如在房屋過戶后、銀行放款之前,買方取消了貸款,則銀行自然不會再放款給賣方,故賣方較好能取得買方貸款銀行的放款承諾。
3.如果一天中國的房產泡沫破了,會怎樣
房地產泡沫可理解為房地產價格在一個連續的過程中的持續上漲,這種價格的上漲使人們產生價格會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并不斷吸引新的買者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漲與投機資本的持續增加,房地產的價格遠遠高于與之對應的實體價格,由此導致房地產泡沫。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后果: 樓市泡沫一旦破裂后對中國經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后,房價出現下跌,需求急劇下降,房價再繼續下跌,形成惡性循環。購房者多數高價按揭,房子成了負資產,很多人會拋房,銀行接收的是貶值的房產,這就會沖擊整個金融體系。
盡管現在即使國內各大銀行商業銀行通過了銀監會的房貸壓力測試,都表示即使房價30%也能杠得住,這只是一個幻想。從目前國內房地產情況看,基本上把整個風險都歸結在國內銀行體系之上,無論是房地產業還是個人消費信貸都是如此,這就孕育很大的金融風險。
房地產泡沫破滅,最后承擔者只能是國內各銀行,不過國內各大銀行現在都已成為上市公司,最后承擔風險的還會有股民。 房地產是個很長的產業鏈,它的上游是建筑材料、鋼鐵、煤電、運輸,都是資金密集型產業。
房地產泡沫破滅,整個產業生產過剩,經濟趨于蕭條。因此,房地產泡沫帶來的危害不僅僅限于行業的本身,而且影響到其他許多行業。
如果國內房地產崩盤,整個國家經濟都可能發生危機。
4.滾雪球和雪球到底是什么關系
所謂的滾雪球效應: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阿里巴巴網站就是這樣一個雪球——從1999年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到2005年,短短七個年頭,阿里巴巴成功地以一家并未上市公司40%的股權為代價,換來10億美元以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這一“奇跡”的出現并不是因為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具有特別的過人之處,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提前進入了相應的市場,并且通過滾雪球效應,用幾何級數的增量將市場搶先蠶食掉了。
阿里巴巴所實行的是一種比較積極的圈地方式,也就是通過提供免費服務來滾雪球。它的盈利模式就寄托于會員規模,通過大規模吸收會員實現“人頭經濟”。
從最初寥寥無幾的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開始滾起,馬云的雪球越滾越大,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都成了阿里巴巴的客戶,其服務的中國企業會員已超過了350萬。“阿里巴巴是水泥,把大量的中小企業粘在一起,就具備了和大企業抗衡的實力。”
馬云這樣解釋他的“滾雪球”理念。AGI 葛拉尼把「善待員工」和「公司表現」之間的良性循環稱為「滾雪球效應」。
他認為,員工原本就應該獲得良好的福利,公司提供之后,他們會有更好的工作成果,結果幫公司賺更多錢,公司才又有資源持續提供良好的福利。這顆雪球越滾越大,對公司、對員工而言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