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價是什么決定的
我覺得房價上漲和下跌下面都隱藏了合理性。
*府從來沒說過要降房價,只是要求維穩(這才是重點!!!),調控的目的也是為了控制房價的過快上漲以免產生系統性風險。買不買房基于自己的判斷,別相信專家的,這些偽專家要么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
鼓吹房產稅、租售同權、加息調控措施會降房價,這是忽悠人(*府也從沒說過這些措施是降房價,而這些人卻故意這樣解讀誤國誤民,擾亂市場秩序)。而且這些措施都沒有解決剛需們的戶口、社保、入學、市民身份認同問題,這些也不可能短期解決,只能慢慢調整。
以年均漲幅10%算,7年房價都會翻倍。房價崩盤除非發生戰亂,或者國際金融危機。
茅臺、油鹽醬醋等的年漲幅都10-20%以上,何況房子,物價上漲是普遍現象。低租售比意味著高持有成本,肯定要通過上漲來彌補這個虧損,成本高了房價怎么可能白菜價房產稅導致房產持有成本上升,怎么可能降房價,不過是增加稅的借口罷了。
考慮到長期持有房產的成本(交易稅費、持有成本、賣出成本,房產稅以及差價的個人所得稅20%,個稅目前基本不收,但長期來說肯定加強征收),而且大部分城市當前租金回報率僅2.0%。近8年來過去八年時間內,中國的真實工資增長幅度達到了10.6%,名列全球第一,而印度只有0.2%。
另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最低工資年平均增長率為13.1%。仔細想想,房價漲幅肯定不會比你工資的漲幅還低吧?可能你今年工資沒漲,但不能否認別人和你一樣沒漲。
2.房價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三因素決定價格難降
關于價格走勢,說法并不集中。*府部門提出要保持市場穩定、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消費者則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盼漲有之,盼跌也不少。開發商則表示,盡管成交委靡使得人們信心不足,但因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價格很難下調。
制約因素集中在成本、需求、城市趨勢三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成本。土地成本價格的飚升是眾人皆知的;建材方面,鋼材、水泥、沙石配料等價格一直在上漲;同時人力費用也是一項重要開支,據金地地產和遠洋地產相關負責人透露,僅建筑工工資一項漲幅就非常可觀,已從去年的50元/天,漲至目前的80元—120元/天;此外,資金成本也不容忽視,利率上漲等因素促使融資門檻不斷提高,不少開發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融資成為高難度命題,致使企業必須在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其次是需求,有意購房者的數量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實際成交行為被觀望情緒所阻礙了。此外就是大勢,引用新塘地產都劍的說法,天津具有非常好的“城市題材”,從國家*策到金融環境,各方面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外商、外地企業及八方人才的魚貫而入,都會真正刺激天津的經濟活力,增添居民信心。
3.房地產價格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去看樓盤還是咨詢··得出的都是市場價···所謂市場價··它的組成是這樣的:首先是買地的地價+建筑成本+營銷及宣傳包括廣告部分的支出+利潤。(我只是簡單的概況)舉例說明·會更直接:比如我們買的房價是6000元/平米 ,大致可以分為地價2000,建筑(主體結構、設備、景觀等等)2000,營銷500,剩余的自然是利潤,而利潤的75%以上的都給房地產公司放入囊中!現在才正式回答你的問題~~綜上所訴··房價的幾個關鍵點你也清楚了,建筑本身的成本基本上不能改變,頂多就是控制的比較好的能有節約,這也是建筑人士應得的(個人觀點);而營銷·就看的是房產公司的態度··宣傳的好··自然費用不會低!···現在市場上可以決定房價的便是地價··為什么我們的地價一直在飆升····這也是業內人士所公認的··
一、看看是誰希望價格不斷上漲 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有一套結合緊密的三架馬車,在駕御著房地產市場。 且看這三架馬車是誰: 1、*策——決定著土地供應、稅收調節、總量結構、市場管理等,它的主體就是*府。 2、產品——決定著房屋戶型、供應結構、市場節奏,它的主體就是開發商 3、資金——決定著資金的供應、貸款的規模、市場的熱度,它的主體就是銀行。 看*府,它既要*績搖又要經濟效益,所以,什么稅收杠桿、安居工程、遏止炒房等等作為,總是雷聲多雨點少,也不難理解。 看開發商,它是企業,自然要獲取最大化的利潤,不要指望它、它也不可能有什么良心,而且它的道德義務相對來說也比較小,不理解也沒有辦法。 看銀行,雖然說銀行都是國家開辦的,但在企業化經營的前提下,它追求的基本利益也是利潤,放貸收錢的好事它是不會嫌多的,這個應當好理解的。 這三家馬車都是希望價格不斷上漲的主力,至于消費者、甚至炒房者,只是間接地促成了那些希望在事實上的實現。二、看看是誰不斷推地動價格的上漲 略加思考就能夠想到,有一組默契合作的三個加速器,在為那三架馬車推波助瀾。 且看這三個加速器是誰: 1、公眾媒體——它們辟專刊、發廣告、開展會,是一個典型的造勢者。 2、中介機構——它們全程策劃、竭盡促銷,是一個典型的操作者。 3、行業專家——他們引導輿論、順風使舵,是一個典型的吹鼓者。 對這三個加速器不用在多說,一句話,都是自身利益的驅動,才使他們不惜渾身結數赤膊上陣。偶爾有良心的聲音還是太少,太小了。 而這其中,買房者基本是被動的,因為買房者既要通過市場去獲得信息,又要在市場制造的永遠不對稱的信息中奔波掙扎、掏錢消費,最后也都無意而無辜地成了市場的幫手。
4.房價是什么決定的
我覺得房價上漲和下跌下面都隱藏了合理性。*府從來沒說過要降房價,只是要求維穩(這才是重點!!!),調控的目的也是為了控制房價的過快上漲以免產生系統性風險。買不買房基于自己的判斷,別相信專家的,這些偽專家要么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鼓吹房產稅、租售同權、加息調控措施會降房價,這是忽悠人(*府也從沒說過這些措施是降房價,而這些人卻故意這樣解讀誤國誤民,擾亂市場秩序)。而且這些措施都沒有解決剛需們的戶口、社保、入學、市民身份認同問題,這些也不可能短期解決,只能慢慢調整。
以年均漲幅10%算,7年房價都會翻倍。房價崩盤除非發生戰亂,或者國際金融危機。茅臺、油鹽醬醋等的年漲幅都10-20%以上,何況房子,物價上漲是普遍現象。低租售比意味著高持有成本,肯定要通過上漲來彌補這個虧損,成本高了房價怎么可能白菜價房產稅導致房產持有成本上升,怎么可能降房價,不過是增加稅的借口罷了。考慮到長期持有房產的成本(交易稅費、持有成本、賣出成本,房產稅以及差價的個人所得稅20%,個稅目前基本不收,但長期來說肯定加強征收),而且大部分城市當前租金回報率僅2.0%。近8年來過去八年時間內,中國的真實工資增長幅度達到了10.6%,名列全球第一,而印度只有0.2%。另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最低工資年平均增長率為13.1%。仔細想想,房價漲幅肯定不會比你工資的漲幅還低吧?可能你今年工資沒漲,但不能否認別人和你一樣沒漲。